2025-09-05
近期,广东英德、清远等地的肉鸡场出现以肿头、流泪、采食下降、死淘率升高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常规传染性鼻炎治疗方案效果不佳且易反复。经华南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确诊其病原为鸡鼻气管鸟杆菌(ORT)。该病已成为导致广东地区肉鸡呼吸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亟需引起重视。
Part.01
临床发病案例回顾
案例一、(广东英德地区肉鸡,50-110日龄5群肉鸡)
症状: 2025年7月,采食量下降、咳嗽、零星肿头肿脸、个别软脚。
剖检: 气管内白色粘液、气管环出血、胸气囊浑浊。
特点: 抗生素治疗后易反复,提示用药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关键。
案例二、(清远,60日龄清远麻鸡,2025年7月):
症状: 肿头、眼睑肿胀粘连、流泪,日死亡约15只。
剖检: 胸部气囊浑浊。
特点: 采集鸡头、气管和鼻液拭子送检,为鼻气管鸟杆菌阳性。采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联合用药5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证明了精准诊断与针对性用药的良好效果。
Part.02
广东区域流行病学特征与风险因素
1、病原和易感动物
鸡鼻气管鸟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各日龄段的鸡都可以发病。临床上以流涕、肿脸、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剖检可见单侧或双侧肺炎、胸膜炎、气囊炎、关节炎等症状,淘汰率和死亡率增高,该菌对大部分抗菌药都产生耐药性,用药治疗容易反复。隐性感染时主要表现为肉鸡生长迟缓,蛋/种鸡产蛋率降低。
2、传播途径
通过气溶胶或污染的饮水和饲料直接或间接接触是鼻气管鸟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但也可垂直传播感染;各种应激和不利的饲养环境因素容易诱发该病,养殖规模大,管理不善,通风不良的的鸡舍,发病率往往较高。
3、混合感染加重病情
该病常以继发或混合感染的方式出现,与偏肺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混合感染,导致治疗难度增加。有案例表明,在发生传染性鼻炎的鸡群中,该病病原的检出率也相应提高。临床上单一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表现往往较轻,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长加重,治疗难度加大。
4、耐药性与治疗用药
鸟鼻气管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各区域菌株耐药情况不尽相同,建议在区域内筛选敏感性高的药物才能取得好治疗效果。目前针对广东清远和英德地区,临床案例表明,投喂足量和足够疗程的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对肉鸡单纯的鼻气管鸟杆菌病还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方案:大华农氟尔欣(30%氟苯尼考,200克兑水900L)和多西欣(50%多西欣,100克兑水500L),全天饮水连用5天。
Part.03
临床防控策略
1、精准诊断
鸡鼻气管鸟杆菌早期感染往往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错过最佳采样和治疗时机,而且临床上此病容易与传染性鼻炎病或慢性呼吸道病混肴,确诊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因此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建议在发病早期(10天前)和用药前采集病料送检为宜,病料采集肺、气管、气囊、鸡头组织和鼻窦或气管拭子。
2、综合防控措施
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密度,清洁卫生的饮水和饲料,加强消毒,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压力,特别加强通风管理,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精准用药方案
鼻气管鸟杆菌耐药性较高,且多以继发或混合感染致病,因此单一用药效果不佳,临床上多以联合用药为主,但在现实中,个别养户为节约药费,忽略了用药的剂量和足够的投药时间,这是造成此病容易反复的原因之一。对此病的治疗用药,除了选择敏感药物外,还要注意早用药、足量足疗程投药(5-7天)。 对于混合感染病例,还应考虑多因素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
鼻气管炎鸟杆菌病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也是造成部分肉鸡呼吸道疾病反复的原因之一,在广东肉鸡中有检出,提示我们兽医工作者在面对目前复杂多变的临床疾病,应进行多方面分析,并结合实验室的精准诊断,做到早确诊,早治疗,才能真正有效地为广大养殖户助力。
内容 | 李建新 朱文冠 曹凯清
排版 | 市场部